平台概况
当前位置: 首页   >   平台概况   >   正文

“福建省医疗器械和医药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简介

信息来源:福大 发布日期: 2014-09-10 浏览次数:

福建省医疗器械和医药技术重点实验室是福州大学国家211工程和福建省重点学科的建设项目之一。实验室整合了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和物理与信息学院等四大学院中从事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药物技术的专家学者3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12名,副高职称12名,中级职称6名,博士研究生11人,硕士研究生34人,初步建成一支结构合理、学科互补性强、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研究队伍。现有实验室面积20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价值2200万元。

实验室与英国Brunel大学、美国LB生物传感器公司、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科院成都光电所、首都医科大学、浙江大学、台湾大学、台湾工研院、澳门大学、台北科技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科技部计划支撑项目、欧盟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基金、教育部、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共38项,项目经费总金额达到一千五百余万元。在SCI、EI、ISTP刊物和会议上发表科研论文一百六十余篇。

实验室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已在北京301医院、福建省立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福建省中医院等单位建立了临床试验基地。同时,实验室善于凝炼具有市场前景的产业化共性关键技术,与省内外许多大型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开展了实验室规模研究-中试放大效应研究-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一系列工作,在福建龙华药业公司、福州昌晖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福州泰普生物科学有限公司、厦门波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科研成果转化基地。近年来,共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奖7项,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国家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20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医疗器械注册证3项。为我国和福建省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研究方向

一、医药生物技术

本方向涉及微生物药物、疫苗以及高灵敏度生化检测试剂盒等高新技术生物制品。

1、生物催化及微生物代谢调控技术

实验室在微生物药物代谢调控和过程优化控制技术领域已具有多项研究成果,多项研究成果已得到产业化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丽珠集团福州福兴医药公司合作的在研项目“粘杆菌素新型清洁生产技术”,年新增经济效益将达到3000万元/年以上,同时显著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

2、特色生物资源中药效成分的提取和改性

立足于福建省特色生物资源,承接省科技厅前期项目建立的GAP基地,对我省的枇杷叶、红曲等重要中药材(或药食同源的药物),实现药效成分的分离纯化和化学修饰,进行药物构效关系研究和药效评价。

二、医学信息分析与处理

本方向致力于多种医学信息(侧重于物理信息)的二次分析与处理,并以此研发新型医疗仪器或软件。

1、全方向心脏运动信息分析

研发的全方向心动图系统,能从心脏序列图像中提取各个方向的运动细节信息,适用于视频输出的所有医学图像,对心脏疾病的诊断和血液动力学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项目成果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已应用于北京301医院和福建省立医院。

2、肌电信号分析与疗效评判

实验室以骨性关节炎为研究切入点,对关节周围肌电信号进行分析,寻求肌电信号的时频特征与肌肉功能状态间的关联性,探讨骨性关节炎导致肌电信号变化的可能原因和机制,以期实现对骨性关节炎的病情诊断,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客观评判。

首期研究成果——“针灸治疗型骨性关节炎护膝”结合生物反馈原理,利用肌电信号反馈来调节电刺激的波形、频率、强度等,提高电刺激临床治疗效果。成果已实现产业化转移,并在福建中医院临床推广使用。

3、人体通信和充电技术

体域网(Body Area Network)是今后个体化、移动式医疗监护系统的必然趋势。如何实现体域网中各种医学传感器的数据通信和能量供给是一项共性关键技术。实验室以人体作为信息和能量的传输媒介,构建出基于麦克斯韦方程的人体电磁信号传导模型,揭示人体信道在物理层面的各种特性,为体域网的通信和供电问题提供应用理论基础。

三、医学传感技术及新型医疗仪器

本方向以医学传感器(侧重于检测生化指标)的检测机理为研究重点,为研制新型医疗仪器提供理论支持。

1、免疫层析测试技术

免疫层析法是POCT(Point of Care Test)的发展方向之一。它结合胶体金属颗粒标记和色谱薄层层析两项技术,形成了一种新兴的快速诊断方法。实验室在国内首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胶体金标记的免疫层析试剂(简称金标免疫层析试剂)定量测试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可以为金标免疫层析试剂生产厂家提供适用于定量测试试剂的制备技术,以及一系列的快速定量检测设备。研制的“金标免疫层析试条智能测试仪”已获医疗器械注册证,已应用于“出生缺陷产前快速筛查”、“毒品快速检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等领域。

2、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

本方向着眼于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的基础研究,并应用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机理研究中,同时开发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生物医学纳米传感器件,建立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肿瘤基因检测新方法,有望为肿瘤等重大疾病早期诊断开辟一种灵敏、简便、经济的新方法。该研究获得国家863课题经费支持。